查看原文
其他

42个主要城市通勤报告出炉,平均通勤距离最长的是这两座城市

中规院交通院 中国城市规划 2022-05-09

本文来源:中规院交通院

导读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与治理实验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2021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选取42个中国主要城市,汇聚2.3亿人的大数据职住和通勤样本,从通勤时间、通勤空间、通勤交通三个方面的10项指标,呈现2021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画像。


本文字数:3252字

阅读时间:10分钟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下载报告。


精华速览


1

 3个维度+10项指标


《报告》从通勤时间、通勤空间、通勤交通三个方面提炼出10项指标,聚焦城市居民最关心的问题,呈现2020年中国主要城市居民通勤特征。与往期报告相比,本次报告新增第10项指标“万人单程通勤交通碳排放量”,以期从城市空间、生活方式、交通支撑的角度探索城市低碳减排的发展路径。



2

42个主要城市


《报告》选取42个中国主要城市,包括4个超大城市,10个特大城市,18个I型大城市,10个II型大城市。新增7个轨道交通开通运营的城市,在同一标尺下对比分析更多城市案例。



3

2个年度指标对比


为揭示过去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城镇化进程、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给城市职住分布和通勤出行带来的改变,《报告》增加了2019-2020两个年度间相同口径通勤指标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挖掘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特征。


4

主要发现


极端通勤减少,通勤距离缩短

极端通勤:超过百万人极端通勤得到改善,同比降低1%


通勤距离:21个城市缩短,深圳、西宁、银川减幅最大


职住迁移:居民搬家和换工作时对改善通勤状态给予更多考虑 


职住分离增加,公交保障降低

职住分离:14个城市职住分离增加,武汉、重庆、厦门、宁波、南昌等最显著


公交保障:45%的通勤者45分钟公交可达,轨道里程少的城市公交保障能力下降


轨道覆盖:新开通轨道线路1000公里,轨道覆盖通勤比重仅提升1%


深圳改善显著,武汉趋势堪忧

深圳:幸福通勤提升最快、通勤距离降低最多、轨道覆盖通勤比重有效提高


武汉:职住分离趋势堪忧、通勤距离增长最多、轨道覆盖与公交保障下降


结论详解


1

通勤时耗


1、城市效率: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



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76%,与80%目标尚有差距


提高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目标,是城市规划和交通服务水平的综合体现。多项国家层面规划都将45分钟通勤比重达到80%以上作为重要目标。2020年,中国主要城市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总体平均水平76%,其中超大城市68%、特大城市73%,距离目标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降低的城市以超大、特大城市居多


35个年度可对比城市中,14个城市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同比降低,其中9个集中在超大、特大城市,广州、武汉、青岛、大连下降幅度超过3%。北京仍然是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最低的城市,仅有57%,并且同比降低1个百分点。


15个城市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在提高,6个城市同比持平,其中杭州、南京、厦门、合肥、海口、宁波提升超过2%。



2、极端通勤:60分钟以上通勤比重



60分钟以上通勤比重同比降低1%,超过百万人“极端通勤”状态改善


减少60分钟以上极端通勤人口比重,避免超长通勤带来的身心伤害与社会问题,是城市风险防范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全国主要城市总体60分钟以上通勤比重为12%,同比降低1%,超过百万人的极端通勤状态得到改善。



极端通勤指标25个城市降低,只有5个城市增加


35个年度可对比城市中,25个城市在下降,5个城市与去年持平,其中上海、西安、成都、南京、厦门、济南、海口、宁波、贵阳、西宁、兰州降幅超过2%。


北京依旧是极端通勤人口比重最高的城市,达到27%,同比增加1%。此外,重庆、沈阳、长春、大连4个城市的极端通勤人口,也增加1%以上。



3、通勤感受:单程平均通勤时耗



主要城市平均通勤时耗36分钟,同比持平


平均通勤时耗,是居民通勤出行直观感受和生活品质的重要影响因素,已被纳入“城市体检指标体系”,作为衡量城市交通便捷的重要指标。2020年全国主要城市总体单程平均通勤时耗36分钟,与2019年持平。北京仍是单程通勤时耗最长的城市,达到47分钟,同比没有增加。



通勤时耗6个城市降低,13个城市小幅增加


35个年度可对比城市中,上海、西安、南京、厦门、合肥、宁波等6个城市单程通勤时耗同比降低,其中上海平均通勤时耗同比减少2分钟,降幅最多。13个城市通勤时耗小幅增加,其中Ⅰ、Ⅱ型大城市有10个。



2

通勤空间


1、空间范围:通勤空间半径



通勤空间相对稳定,22个城市同比持平


超大城市、特大城市、Ⅰ型和Ⅱ型大城市的平均通勤半径分别为38公里、31公里, 28公里和25公里,(去除新增城市因素)通勤空间相对稳定。35个年度可对比的城市中,22个城市通勤空间半径同比没有变化。



北京通勤空间半径仍然最大,同比增加1公里


北京仍是通勤空间尺度最大的城市,半径41公里,同比增加1公里。除北京外,武汉、哈尔滨、呼和浩特、南昌4个城市同比增加1公里。深圳、重庆、郑州等8个城市小幅缩减1公里。



2、空间匹配:职住分离度



14个城市的职住分离增加,武汉加剧最显著


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的总体职住分离度分别为4.2公里和3.9公里,同比增加0.1公里。35个年度可对比城市中,14个城市的职住分离度增加,其中8个属于超大、特大城市。武汉职住分离度同比增加0.3公里,是加剧最多的城市。此外,重庆、成都、厦门、合肥、福州、宁波、海口、南昌职住分离度增加也超过0.2公里。


沈阳、郑州、济南等8个城市的职住空间分布状态在改善,职住分离度减少0.1-0.4公里。



3、通勤距离:单程平均通勤距离



北京和东莞平均通勤距离最长


平均通勤距离,是融入人的选择后城市真实职住分离情况的测度。42个主要城市中,超大城市、特大城市、Ⅰ型大城市和Ⅱ型大城市的总体平均通勤距离分别为9.1公里、8.2公里、7.7公里和7.2公里。其中,北京和东莞是平均通勤距离最长的两个城市,分别达到11.1公里和13.3公里。



21个城市通勤距离缩短,只有3个城市距离变长


35个年度可对比城市中,21个城市通勤距离在减少,11个城市同比持平。其中,深圳、郑州、济南、石家庄、长沙、兰州、银川、西宁,通勤距离同比减少超过0.3公里,是减幅最多的8个城市。只有武汉、呼和浩特和南昌3个城市的通勤距离变长,平均通勤距离同比增加0.1-0.2公里。



4、幸福通勤:5公里以内通勤比重



主要城市幸福通勤比重同比提高1%,14个城市有提升


42个主要城市总体幸福通勤比重53%,同比提高1%。其中,超大城市49%、特大城市51%、Ⅰ、Ⅱ型大城市分别为56%和58%。35个年度可对比城市中,14个城市幸福通勤比重提升,17个城市与去年持平。



深圳幸福通勤改善程度最显著


深圳5公里以内通勤比重达到60%,同比提高3%,是幸福通勤比重提升最多的城市,也是超大城市中水平最高的城市。贵阳、西宁幸福通勤比重同比增加2%。武汉、长春、南宁、南昌4个城市同比小幅下降1%。



3

通勤交通


1、通勤碳排:万人单程通勤交通碳排放量



并非城市规模越大,通勤交通碳排放越高


中国主要城市万人单程通勤交通碳排放量总体平均值为5.7吨/日,(按年250个工作日)换算每人、每年(往返)通勤碳排放0.29吨。超大城市中深圳的万人单程通勤碳排水平5.5吨/日,远低于多数特大城市甚至大城市,受益于深圳良好的职住平衡和超过75%的绿色出行比重。



2、轨道覆盖:轨道800米覆盖通勤比例



广州市仍然是轨道交通通勤覆盖最好的城市


38个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车站800米轨道覆盖通勤比重为15%。其中,超大城市、特大城市、Ⅰ型大城市和Ⅱ型大城市分别为26%、17%、7%和9%。轨道交通与职住空间契合度最好的城市仍然是广州,800米轨道覆盖通勤达到30%。



12个城市轨道覆盖通勤比重下降,武汉下降最多,深圳增长最快


2019-2020年,主要城市新开通轨道交通里程近1000公里,但轨道覆盖通勤比重只提升1%。31个年度可对比的轨道城市中,12个城市轨道覆盖通勤比重下降,11个城市同比持平。其中,武汉职住空间分布变化导致覆盖通勤比重减少2%,是下降最多的城市。


深圳轨道覆盖通勤同比增长4%,是超大城市中增长最快的城市。杭州、沈阳、长沙、昆明、石家庄等是城区骨架线路增加较多的城市,轨道覆盖通勤比重提升显著。



3、公交保障:45分钟公交通勤服务能力占比



公交服务能力下降的城市大多集中在轨道规模较低的大城市


全国主要城市45分钟公交服务能力占比总体平均值为45%,同比没有显著变化。在35个年度可比城市中,13个城市45分钟公交服务能力占比下降,其中10个集中在轨道规模较低的Ⅰ、Ⅱ型大城市,大连、太原、乌鲁木齐、长春、南宁、兰州的45分钟公交服务能力下降超过3%。15个城市45分钟公交服务能力占比提高,其中西安、杭州、成都、厦门等城市提升幅度超过3%。



中规智库——2021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


统筹策划:王凯

领衔专家:赵一新、马林

课题负责:伍速锋、付凌峰、张宇

研究团队:冉江宇、吴克寒、田欣妹、王森、廖璟瑒、张斯阳、刘燕、田思晨、康浩、王芮、王楠、凌伯天、耿雪、王海英、王庆刚、郭玥、白颖、高广达、刘润坤、林彦涵、王小方、张凌波、张浩洋、孟凡荣


作者:冉江宇、张斯阳、付凌峰

视频制作团队:张斯阳,王小方,高唱,付凌峰,叶敏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大数据揭秘:2020520,城市通勤,想说爱你不容易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2020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道路网密度监测报告》 正式发布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促进人人健康的北京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研究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点击下载报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